联系方式 CONTACT
联系电话:028-85171055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菱窠路90号
最新要闻 CONTACT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综合新闻
农村地区工作待遇低、生活条件艰苦、职业发展空间小,人才招不到、下不去、留不住等问题突出。2013年底,全国尚有超过6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紧缺问题,2013年起,国家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疗工作。
全科特岗 为卫生院解人才荒
发布时间:2014-10-31 09:06:20 来源:华西医学继续教育网 浏览次数:0 次农村地区工作待遇低、生活条件艰苦、职业发展空间小,人才招不到、下不去、留不住等问题突出。2013年底,全国尚有超过6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紧缺问题,2013年起,国家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疗工作。
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采取“国家立项、财政补助、县管乡用”等方式,创新性地解决了以往基层卫生人才吸引与稳定的几个难题。首先,将岗位设置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派驻乡镇卫生院工作,解决身份问题。其次,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万元,各省按人均年收入6万元的标准予以配套,参照县级医疗机构同等岗位水平解决待遇问题。第三,明确服务期满去向、职称晋升、在岗培训和考核评价等相关政策,有效解决保障问题。
千余名全科医生即将登上特岗
自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安徽、湖南、四川、云南4个试点省分别印发了本省实施方案,明确了特岗医生在聘期内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评价、期满去向等政策和规定,落实了配套资金。目前,各试点省已完成人员招聘工作,受聘特岗医生将在培训后签约上岗。
试点省份足额安排财政补助
4个试点省均明确了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6万元的工资待遇配套资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每人每年3万元。
安徽省财政补助每人两万元,社会保险、培训等费用由县财政承担;湖南省财政补助每人两万元,社会保险、培训等费用由县财政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到特困地区工作的,每月享受800元基层津贴;四川省财政补助每人3万元,试点市补助每人1万元,其余费用由县财政承担;云南省财政补助1.5万元,市、县财政补助1.5万元。
四省共招聘1021名全科医生
4个试点省均公开发布了全科特岗计划的招聘条件、流程以及咨询电话等,并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目前,4省共招聘1021名全科医生,经统一培训后将先后被派驻乡镇卫生院上岗工作,共覆盖到4省的50余个地市、180余个县区、800余所乡镇卫生院。其中,四川省第一批次完成招聘17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98.5%。云南省完成招聘422人,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300余所乡镇卫生院。湖南省完成招聘200人,全部为大专或本科学历,派驻到15个县市工作。安徽省采取招聘和选派相结合的方式,220名特岗医生派驻到200余所乡镇卫生院。
四大问题事关可持续发展
如何招得来
问题 特岗医生招得来是试点工作的前提。2013年,全国仅有全科医生14.6万余人,尤其招聘特岗全科医生的乡镇卫生院多为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的乡镇,多数人不愿去这些地方服务,增加了招聘难度。
对策 除了工资收入,住房、免费食堂、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带薪假等福利待遇,也是增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应予提供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如何用得上
问题 特岗医生用得上是试点工作的关键。目前,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还未完全转变,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等意识淡薄。而且,特岗医生一般均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工作过,乡镇卫生院基础条件也会影响其开展工作。
对策 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推行全科医疗服务,创新工作机制,通过签约服务等方式提高特岗医生待遇。结合特岗医生业务专长,为其提供服务平台,避免因医疗设备落后而影响其业务专长的发挥。
如何干得好
问题 特岗医生干得好是试点工作的核心。除了日常工作,培训学习是特岗医生们极为关心的问题,关系到个人能力的提高和长远发展。特岗医生的岗位设在县级医疗机构,能否与所在县级医院进行适时的业务交流是关键。
对策 所在县级医疗机构应指定高年资医师对特岗医生进行传帮带,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并根据需求定期让其返回县医院进修。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学习平台,为特岗医生指定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导师”,拓宽其知识视野,丰富经验,提高业务能力。
如何留得住
问题 特岗医生留得住是试点工作的目标。特岗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通常面临两项困难,一是工作地点离家远,不方便照顾家庭;二是不熟悉当地环境,心理上缺少支持、感到孤独。此外,对于部分乡镇卫生院而言,特岗医生的收入、待遇、保障等政策优于现有在职人员,易造成“被孤立”等不和谐局面。
对策 特岗医生的派驻可遵循“团队派驻”、“就近派驻”的原则,特岗医生彼此之间相互支持,更快适应和熟悉环境,有利于人员的稳定。有效的沟通和感情激励也是特岗医生留得住的重要因素,除了所在县级医疗机构指定高年资医师指导业务外,县乡政府领导、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可以与特岗医生建立定期联络负责制,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乡镇卫生院要为特岗医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发挥其业务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让特岗医生获得尊重,增强其归属感。
幕后故事
特岗计划由健康报内参点亮
本报记者 颜秋雨
由五部委联合实施的“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已在安徽、湖南、云南、四川4省试水。有领导跟我说,“这一政策的出台,跟你写的一篇内参不无关系”。此话让我很高兴。
事情还得从2010年6月说起,时任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方亦兵和我聊到农村卫生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他认为应针对基层招不到人的关键问题——“担心回不了城”,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政策。他回忆说,“文革”时期大批医学院校教师、城市大医院医生下放到偏僻乡村,“文革”后便出现庞大的返城潮,“一时冲动下乡,一辈子辛苦回城”成为现实生活中下基层人才的真实写照。他提出,让卫生人才从城市到农村,要“下得去”,就得让他们能“回得来”。
在不断的深入交流中,内参的框架和内容也粗具雏形。同年7月15日我在《健康报·内参》刊发《湖南医院管理专家建议:建立大中型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人才共享制》。文中写道,方亦兵建议由政府拨款并指令大中型公立医院招收一定编制数量的扶贫医技人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其在50岁之前有1/4的时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50岁以后有1/4的时间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职业生涯3/4的时间在大中型公立医院工作;其组织关系都在大中型公立医院,退休以后由国家拨付养老金。这样,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会有归宿感,其晋升晋级、各项福利待遇、子女学习就业也能得到保障。
此建议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作出重要批示,并要求在湖南等地进行试点。此后,原卫生部人事司与中央编办进行了紧密磋商,积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不久,我发现,湖南省湘乡市实行的“县管乡用、5年后可回城”的基层医生招聘政策,与内参中“人才共享制”这一思路不谋而合。后来,此举措被提名为“2010年度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湘乡等地的“县管乡用”模式也成为国家层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政策制定的实践来源。
现在,方亦兵已担任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聊起当年那一场头脑风暴,我们都很感慨。
摘自健康报